| 最新动态
省老科协召开科普讲师团成立大会
广东省老科协与广州华立学院举行共建科技服务站签约仪式
省老科协举办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科技大讲堂
“小桂花少年科学院”成功举行揭牌仪式——广东省老科协指导共建的少年科学院校外专家团成立
广东省老科协首届团体会员单位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茂名召开
省科协党组成员华旭初一行到省老科协调研
广东省老科协“广州华立学院科技服务站”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老科协李学勇会长带队赴广东省调研老科协工作
省老科协陈小川会长带队赴阳江调研老科协工作
广东省老科协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专家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风采 > 专家风采
陈志强——稻田里的坚守者
发布时间:2023-07-17       点击量:446

       陈志强,男,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特别是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获授权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2项,申报发明专利40项,2001年以来育成66个优质抗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并在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功选育出培杂泰丰、华航31号、Y两优1173、五优1179等四个超级稻品种。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022年9月9日,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也迎来了陈志强教授从教四十周年的日子,“中心”全体师生及毕业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双喜临门的日子,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十余年的坚守,只为“水稻育种”

       1976年,陈志强教授到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1982年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开始了他长达40余年的漫漫科研路和教书育人的生涯,也在水稻育种路上行走了40余年。

       水稻育种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需要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摸爬滚打、吃苦受累;需要日复一日在试验田里、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各项性状优劣的分析筛选,考察验证和综合评估,还要到各地的生产实践中进行试种示范,最终才能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他常对助手和学生提到的一个词:坚持。他说,科学研究最忌朝三暮四,做育种研究更要忍受得住寂寞和失败。育种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通常说有付出必有收获,但在育种研究上不一定,有时流了几年汗水,就是没有收获。怎么办?只要思路和方法正确,就要坚持,坚持就会胜利!而陈志强教授这一坚持就是40多年。

       走上水稻育种的“问天”之路——水稻航天生物育种,源于陈志强教授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敢于破局的胆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乃至南方稻区水稻生产和育种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品种品质改良滞后,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二是产量没有新突破,单产和总产徘徊不前。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多年的陈志强教授清楚,上述两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创造遗传变异的技术和方法过于单调,亟待创新;其次是种质资源没有新的突破。只有解决这两个瓶颈因素,才能打开育种的新局面。于是,他将眼光瞄准了作物空间诱变育种,他认为这将是水稻育种突破的契机。事实证明,陈志强教授的眼光确实“毒辣”。从2001年以来,他带领的团队育成66个优质抗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培育了4个超级稻品种,多个品种连续多年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这些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对推动华南稻区优质粮食产业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研成果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多项荣誉奖项。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华农,成为国内唯一从事植物航天育种的国家级工程化研究平台,更是证明了陈志强教授的团队在我国航天育种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

心系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陈志强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水稻品种是不是优良的,不是研究人员说了算,而是农民说了算”,“成果是要落地的,是要真真正正为农民所需求的才是好成果”。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请教;从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到珠江三角洲,从省内到省外,他跑遍了全国各个水稻主产区,了解基层生产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农民的需求,他说,这样才能确定和修正研究和育种目标,才能更快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贡献,为乡村振兴助力。同时他认为,“良种需要良法”,而配套实施的是不是良法,只有放到农村基层去,才能辨别“真伪”。

       2020年办理退休手续后,陈志强就教授依旧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前往江门、肇庆、清远、潮州等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当地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支持。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学校对口扶贫点河源市东源县开展科技服务与对接,在万绿湖东源县锡场镇林禾村支持开展撂荒了16年的荒地进行复耕,“中心”的优质稻新品种航聚香丝苗的试验示范,取得很好的成效,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丝苗米高端品牌,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陈志强教授与研究生在华农校内基地选种                             海南万宁基地考察“中心”南繁不育系


退休不褪色,科普先行者

       退休后的陈志强教授,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成为了航天育种知识的科普先行者。

       2021年7月18日,陈志强教授应CCTV-2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邀请,为全国观众进行了题为《解密航天育种》的科普航天育种知识、种子安全战略知识的大型科技报告。2022年5月27日,作为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成员,陈志强教授应邀前往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科普“什么叫做航天育种”“航天育种有何作用?”“航天育种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航天育种的展望”等航天育种知识,助力科学研究进课堂。

是育种者,也是育人者

       对于陈志强教授来说,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多年来,尽管科研、行政事务繁忙,在培养学生这一块却从不懈怠。“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授人以“渔”。其教学工作和成果先后多次得到省部和学校的表彰。1994年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三等奖;1995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学校王宽诚育才奖;1998年被纳入第一批“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002年获“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先进个人;2009年首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我爱我师”之最喜爱导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位最喜爱的导师之一。

       在第38个教师节,在学生们都回来齐聚一堂时,陈志强教授还语重心长地为学生们提出了6个关键词:自利利他、留白、坚持读书、养成良好习惯、多做家务、注重健康。他说,作为老师,不怕学生嫌他啰唆,为学生解惑、提点,是老师应该做的。

       陈志强教授的办公室挂了两幅字,一幅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一幅是:“稻也道,非常道。”与稻结缘,以稻为梦,与稻为伴,执稻为笔,天地往返育良种,传道授业培英才,陈志强教授一直默默坚守耕耘着心中那片的“稻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着教育与科研的人生赞歌。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周丹华

二维码扫描

Copyright © 2017 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17125697号-1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8号楼101室 邮政编码:510070电话:020-83564964  电子邮箱:gdlkx1982@163.com
技术支持:英铭广州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